美國個性化印刷市場規模約300億美元,占整體商業印刷市場約30%。國內個性化印刷市場按照10%計算,約為1000億元,其中北方地區(京津冀地區)個性化印刷需求估計將達到300億元。
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公款高檔消費受限等因素影響,近年來,中國印刷業遭遇較大困難。2014年1季度,印刷設備龍頭企業長榮股份(股票代碼:300195)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5.87%、-78.68%。
盡管如此,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興全基金等眾多機構依然對長榮股份保持強烈興趣,集體調研頻率不斷提高。這是為什么呢?
“截至目前,云印刷的設備投資計劃為1.2億,實際已投入8000多萬。”5月13日下午,長榮股份經理層在接待匯添富基金、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等機構調研時說。印刷業整體低迷,長榮股份進軍云印刷,增強了機構投資者對長榮股份的信心。
同樣在云印刷領域進行戰略布局的盛通股份(股票代碼:002599)亦受到投資者追捧。從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中小板指數下跌9.36%,同期盛通股份的股價上漲41.34%。
云印刷以個人和小微企業為主要客戶群,網絡接單,合版印刷,物流配送,在中小批量的中高端印刷領域競爭優勢明顯。
據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黃琨等人的研究,云印刷能將不同客戶的相同紙張、相同克重、相同印量的印件組合,充分利用有效印刷面積,避免傳統印刷中小量印件導致的浪費,比普通獨立開版印刷的成本降低約30%。
目前,上市公司中,長榮股份、盛通股份、鳳凰傳媒(股票代碼:601928)等都在云印刷領域大舉投資,并受到眾多券商、基金等專業機構的高度關注。普通消費者在有望獲得云印刷所帶來的高效與便捷的同時,還能通過持有相關基金分享行業成長紅利。
蘊藏千億商機
2月14日,長榮股份董秘李東暉在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表示,云印刷和傳統印刷的區別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傳統印刷主要在做批量比較大的、品類比較小的業務,而云印刷更傾向于做個性化的印刷業務;二是傳統印刷是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而云印刷基本上通過計算機軟件技術在線上以及線下的整體運用,使整體的勞動力使用有了大幅下降;三是傳統印刷主要通過業務員和客戶的溝通交流來接單,而云印刷是通過網絡接單的,大幅提升了銷售效率。
近年來,美國、歐洲、臺灣均涌現出云印刷成功典范,如成立于1999 年的美國本土云印刷龍頭shutterfly,早期主要提供在線網絡照片印刷服務,后來針對個人用戶提供定制化產品服務,收入從2004 年的5450 萬美元增長到2013 年的7.83 億美元。
臺灣第一大云印刷企業建豪公司創辦于1997年,起步時專做印前制版,后來因合版印刷企業自己始添置制版機,公司遭遇困境。無奈之下,健豪被迫轉型,也購買印刷機,進軍合版界。10多年來,成為臺灣最大的云印刷企業。2013 年公司收入達29 億新臺幣,凈利潤率超20%,占臺灣印刷市場份額約25%。
云印刷的市場容量巨大。“美國個性化印刷市場規模約300億美元,占整體商業印刷市場約30%。國內個性化印刷市場按照(整體印刷市場的)10%計算,約為1000億元,其中北方地區(京津冀地區)個性化印刷需求估計將達到300億元。”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陳開偉說。
圈地中心城市
互聯網產業在創造自身需求的同時,也在深刻改變著傳統產業的形態。互聯網與傳統印刷產業的融合,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比如,2012 年,盛通股份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北京盛通商印快線網絡公司,開拓云印刷市場。2013 年10 月,商印快線云印刷電子商務平臺正式上線,提供名片、宣傳單、畫冊、手提袋等印制服務。以名片為例,300克銅版紙名片的報價為5元/盒,當天17:00前完成支付的訂單,次日發貨。無論在價格、質量還是速度方面,都較快印店或商務中心更具優勢。
鳳凰傳媒旗下的鳳凰印云服務平臺也已初雛形。鳳凰印提供相冊、照片書、繪本書、臺掛歷等產品的個性化定制服務,能在2~5天內完成個性化印制產品。服務網點覆蓋京滬兩地。
鑒于云印刷在中國臺灣已有成熟的技術與經驗,2013年,長榮股份與臺灣健豪共同投資設立了天津長榮健豪云印刷公司,該項目一期設備采購約1.2億元人民幣。
李東暉表示,長榮健豪云印刷的優勢就是把臺灣健豪已經在臺灣運用成熟的技術和生產模式完全復制過來,包括云技術平臺和線下的通過軟件優化后的生產流程技術等。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長榮健豪在2014年的銷售收入預計為5000萬元,實現盈虧平衡,5年達產,達產后的年銷售額為10億元。
“盡管云印刷的確有著良好的商業前景,但我們對公司云印刷業務短期的盈利能力持謹慎態度。我們認為2014 年此項業務實現盈虧平衡的概率依然很小。”華泰證券研究員秦瑞與徐才華在研究報告中說。
分享成長紅利
上市公司云印刷項目的進展,一直是券商、基金等各類機構調研的重點內容之一。
長榮股份2013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于2013年1月15日、7月16日、10月30日,三次接待機構投資者集體調研,其中既包括廣發證券、申銀萬國、華泰證券、光大證券等券商,也包括中海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基金公司。
2014年以來,投資者實地調研長榮股份的頻率進一步提高,前5個月就3次接待機構集體調研,并由廣發證券研究員羅立波主持了一次電話交流會議。
作為長榮股份的長期投資者,華夏優勢增長基金已持有該股多年。2014年1季度,華夏盛世精選基金亦大幅增持該股。在1季報中,華夏盛世精選的基金經理陽琨表示,隨著改革的深入,微觀企業的轉型進程加速,無論傳統國企還是新興產業都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創新和改革仍將是未來投資的焦點,我們將繼續沿著‘創新改變中國’和‘改革釋放紅利’兩條投資主線尋找投資機會。”他說。
華夏復興基金、上海澤熙投資則于2014年1季度大筆買入盛通股份,截至1季度末,它們分別持有該股174萬股、140萬股。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賽爾推出大墨量噴印技術,為包裝業帶來更大附加值2015年印刷包裝行業重要的收購事件,比比誰家最霸氣?數字印刷包裝市場將越來越大山東抽查18批次膠版印刷紙產品 不合格4批次合格管理者必備的思維邏輯理光DX 4640PD數碼印刷機1-4月塑料制品出口保持穩定,共計817.5億元海德堡在“數字化轉型”意義上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