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設備技術從最初的活字印刷術發展至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數字印刷和數碼快印快速發展,印刷設備與印刷技術也不能停滯不前,各類數碼印刷設備技術層出不窮。有行業專家預測,2013年印刷技術設備將會進入數字化革命時代,大規模向數碼印刷技術看齊。
數碼印刷設備
將文字、圖畫、照片等原稿經制版、施墨、加壓等工序,使油墨轉移到紙張、織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復制原稿內容的技術。稱之為印刷。印刷有多種形式分為:傳統膠印,絲網印刷,數碼印刷等。
在計劃經濟時期,印刷工業以滿足國內對印刷的需求為目的,印刷技術設備工業以滿足國內印刷的需要為前提,印刷技術設備制造企業以完成計劃任務為己任。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印刷技術裝備工業以不斷拓展國內外市場并及時 適應市場的變化為方向。印刷技術裝備制造企業不斷拓展自己產品的市場,不斷改進、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為目標,企業不可避免地 要進入市場競爭,遵循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
隨著經濟的復蘇,我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帶來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在印刷領域也發生了深刻的 變化,范慕韓先生提出了“大印刷觀”。“大印刷觀”把印刷、印刷設備和印刷器材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了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完整的產業鏈。在大印刷觀 的指引下,我們匯聚了多方面的力量,使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告別了“鉛與火”,迎來了“光與電”,進入了數 字化、網絡化的時代。
我國印刷技術裝備的出口增長很快;進口遠大于出口,且變動不大。從2003年1.5億美元,到2008年9.81億美元,5年時間增長了6.5倍多。2008年出口值達產值的43%。
我國出口的都是中低檔次的技術設備,我們應該努力提高并保證中低檔次技術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努力拓展國際市場,繼續擴大出口。我國進口的都是高檔次 的印刷技術設備,價值很高,2008年進口值高達國內印刷設備總產值的75%,占領了國內印刷設備市場的57%,國產印刷設備約占國內市場的 43%。進口印刷設備技術水平與技術含量都很高,僅靠我們自己的力量短時間內難以達到。但我們可以引進技術;可以招商引資合作生產;可以收購海外技術水平 高經濟效益不好的印刷設備制造企業,逐步轉移到國內生產,力求盡快提高高檔次印刷技術裝備的設計和制造水平。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具有發展制造業的有利條件。中國將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中國也一定會成為世界印刷技術裝備的制造大國。
印刷技術裝備的未來——數字化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引發了一次印刷技術革命,實現了排版數字化。但是這次革命遠未結束,正在向印刷全過程數字化拓展,它實際是一次印刷數字化的革命,排版數字化僅僅是印刷全過程數字化的開始。
傳統的靜電復印利用數字化排版提供的數字化頁面,實現了印刷全過程數字化,整個印刷過程無需人的干預,被稱為數字(碼)印刷。噴墨印刷利用數字化頁面獲得了迅猛發展,并將繼續大發展,被公認為典型的數字印刷。
ctp甩掉膠片和曬版,實際是制版數字化,pvc不干膠特種材料印刷在為膠印全過程數字化創造條件。當實現機上直接制版(或自動上版),無需人的直接 干預,在數字化系統控制下自動完成印刷全過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稱膠印為數字印刷。其它方式的印刷也都在向數字化發展。總之,從數字化排版開始的一場印刷 數字化革命正在進行中。
應該注意的是:數字技術是一種信息處理和控制技術,數字本身不能轉變能量輸出形式,不能做功,它只能與執行機構(印刷機械)相結合才能完成印刷過程。 在一套印刷技術裝備中,數字系統相當于人的大腦和神經,機械系統相當于人的四肢和肌體,機械系統在數字系統的支配和控制下完成印刷過程。這也是本文中把 “印刷機械”改稱為“印刷技術裝備”的原因,因為它不再是單純的“機械”了。
我們正在進行一次印刷技術裝備的數字化革命,正在進入無人操作的數字(碼)印刷時代。
傳統造紙撐起竹鄉經濟新天地膠印機維護經驗談——聽聲音辨故障廣東印刷產業年產值近1900億元 全國第一印刷企業精益管理提高紙張利用率他是史上最成功印刷商人,讓美國總統連說三個佩服解析數碼快印企業戰略管理實施對策柔性版印刷工藝技術之要點(上)ISO 基本知識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