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復溶性是油墨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于軟包裝復合材料的印刷和復合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業界很多同仁對此都有所關注,但很難從理論上做出明確的解釋,筆者將多年工作中遇到的與油墨復溶性有關的問題以及理解寫出來,以期引起大家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1、油墨復溶性的概念
油墨的復溶性是指印刷干燥后的油墨遇到溶劑后的再溶解能力,通常可以用以下方法來對比判斷油墨復溶的程度——裁取兩塊印刷薄膜(分別用不同的油墨印刷的)平放在桌面上,在印刷墨層上分別滴加兩滴乙酸乙酯,過3、4秒鐘后將兩塊膜直立起來,油墨向下流得較多的表示復溶性比較強,油墨向下流得較少的表示復溶性比較弱。
油墨的復溶性好壞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不同廠家油墨的復溶性可能會有明顯的差異。因油墨的復溶性對印刷和復合的產品質量有一定的影響,軟包裝企業不妨將油墨的復溶性作為選擇油墨的一個參考指標,選擇復溶性適中的油墨,以減少對產品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
由于油墨的復溶性強弱對印刷和復合的影響與印刷油墨干燥不徹底時所出現的一些現象有相同或相似之處,故以下所討論的問題將印刷油墨干燥不徹底的因素排除在外。
2、油墨的復溶性對印刷工序的影響
復溶性較強的油墨,在印刷時網穴底部殘留的油墨會被墨槽中的油墨再次溶解出來,所以堵版現象就相對輕一些,淺網部分的再現性就會好一些(當然與油墨的細度也有直接關系)。
復溶性較弱的油墨,其網穴底部殘留的油墨較難被墨槽中的油墨再次溶解,故容易堵版,并且造成淺網部分的再現較差。
復溶性強的油墨在印刷時還容易發生“咬色”現象(即后面的顏色把前面的顏色溶解下來一些),嚴重時圖案會再次轉印到印刷膜上,對產品造成污染。并且后面一組油墨的顏色會因前面的油墨摻人而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印刷的色相。
解決油墨“咬色”的辦法是提高印刷的速度,減小壓印輥的壓力以減少接觸時間也可以解決,刮刀向后撤一點效果也會好些,還可以向油墨中加入揮發速度較快的溶劑。
3、油墨的復溶性對復合工序的影響
油墨的復溶性強,則在復合時溶劑和膠水會一起滲透到油墨中,一是會造成表觀上膠量不足,二是固化劑會和油墨連接料及印刷殘留的溶劑(如異丙醇和水分)發生反應,從而造成膠水不干。
對于這樣的油墨可以加大上膠量以保證復合強度,還可以提高膠水的工作濃度減輕其對油墨的溶解和滲透,另外在配膠時要多加固化劑保證膠水干透。
如果油墨的復溶性太強,在涂膠時也會發生“咬色”現象,表現為涂膠輥表面會出現模糊的印刷圖案,嚴重時膠盤中的膠水會呈現印刷油墨的顏色,污染復合產品并影響透明度。
解決辦法是提高復合速度,減小壓印輥壓力以減少接觸時間也可以解決,刮刀向后撤一點效果也會好些,提高膠水的工作濃度對此問題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做剝離強度檢查時,使用復溶性太強的油墨加工的復合產品往往容易從油墨層的中間分開,從而導致產品的剝離強度不高。
復溶性生太強的油墨,其印刷膜在復合時無法使用勻膠輥,因為涂膠后油墨很容易被復溶,復溶后的油墨就會被勻膠輥刮花。
復溶性太強的白墨,由于涂膠后白墨被復溶而會變得不均勻或者遮蓋率下降,在與鍍鋁膜復合時很容易出現“白點”問題。
在無溶劑復合時,由于無溶劑粘合劑有較強的流動性,復溶性較強的油墨比較容易隨膠水流動而出現“湮墨"現象,即該顏色的油墨的印刷邊界變得呈鋸齒狀,并越過印刷的邊界進入到其他顏色之中。
油墨的復溶性強弱只是影響印刷復合產品質量的因素之一,希望以上的討論能對軟包裝企業查找問題的原因有所裨益。
在材料組織過程中得到了多個油墨生產企業技術人員的幫助,在此表示感謝!一些觀點有不當之處還請業內同仁斧正。
印刷設計師如何有效表現凹凸工藝效果企業畫冊印刷設計如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本好的公司畫冊是怎么制作出來的?說說上海畫冊設計有哪些的注意細節上海宣傳樣本印刷的連貫性如何保持?企業畫冊如何印刷制作企業宣傳冊印刷廠淺析彩盒印刷如何才不出問題LOGO設計如何表達企業或產品的獨特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