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企業的培訓體系,可以概括為“三橫兩縱一包圍”,“三橫”:新員工入職引導、執崗能力訓練、企業文化訓導;“兩縱”:內訓講師管理系統、課程體系管理系統;“一包圍”:評價與晉降級管理,總的來說經過上述環節的建設與控制,企業的培訓可以保持一種良性的運轉狀態。
把培訓當咨詢做
現實中,多數企業是為了做培訓而培訓,培訓下來收效不大,學員反映也不好,久而久之老板不滿意,員工也覺得是浪費時間,那么如何讓培訓收效倍增,員工覺得立竿見影呢?其實在專業的培訓作業程序中,培訓是個程序化過程。第一步叫培訓需求調查,這個在去年相關培訓一文中也已經說明,立足于培訓需求展開的培訓工作才是真正有效的培訓。一次完美的培訓結束了,員工激動,老板很高興,培訓負責人便將培訓工作止步于此,但問題是一段時間后一切又恢復照舊了,績效沒有得到改變,怎么辦?其實可以嘗試把培訓當咨詢做。準確地說是按照咨詢業的運作流程來處理企業內部的培訓運作,事實上培訓是咨詢業運作流程中的一個環節,重點在于它是一個閉環流程,即企業診斷——需求確認——培訓開發——培訓實施——培訓評價——績效改善——持續績效評估——新問題出現——企業診斷,每一個環節都有專業的處理方法,不多贅述。這里主要強調的是其閉環流程性,它是一個不斷往復的漸進式訓練過程,這于企業培訓來說很重要,重要在于可以不斷評估工作效果,發現問題,以方便進行事中、事后,甚至事前控制,從而保證培訓效果的倍增。
有“理”行天下
“理”即原理和程序。在日常培訓操作中,我們會非常關注技術技巧培訓,而且通常情況下培訓是節點性的,這兩個我們以為常態的培訓慣例恰恰是培訓效果改善的最大障礙。技術和技巧是軟性的,其依托于硬性載體,這個載體可以是設備,也可以是軟件,甚至是耗材,硬性載體的不同,必然影響技術技巧的實施使用,所以在培訓中要注重“原理”的講解。什么是“原理”?硬性載體工作原理、規格參數、耗材物理性質、軟件的運行環境及關聯軟件等都是“原理”。培訓技術技巧必須培訓“原理”,這于技術技巧培訓是個事半功倍的做法。“程序”則更為重要,忽略程序的概念,培訓很難實現績效改善。我們都清楚一個人做不完所有的工作,所以任何企業都設有很多崗位,但獨立的崗位是生產不出東西來的。我們培訓,尤其是基礎培訓多以崗位進行,在獨立崗位上再專業再優秀,前后環節銜接不起來也是無用的,至少生產內耗會非常大,而“程序”正是用來解決獨立環節銜接問題的,它關鍵在于明確上下環節的對接目標、操作規范,其作用如“潤滑劑”,使環節與環節之間的磨合更加順暢,使培訓后的績效改善效果更佳。
有計劃的重復
我們都知道一個動作重復21次就可以成為習慣,一串數字多背幾遍就可以記住,這就是重復的力量,企業培訓也是可以巧用這種力量的。比如在培訓進階設計中,可以有意設計疊加課程,當然這些課程必須是核心重點,或是基本操作規程。當學員完成一個層級的培訓,晉升到更高一層的培訓時,這些課程至少是學習過兩次的,是經過二次檢驗(考核考試)的,那么學員對于知識點的掌握自然會更加牢固,而且還可以引起重視,在工作中不易被忽視。當然還可以更加直接,比如對于產品質量標準,完全可以按月為單位進行抽查,至于學習過程可以是自學形式。我們要注意的是,重復一定是有計劃的,重復的內容肯定是企業關注的、重要的、需事前控制的,無計劃的盲目重復,會讓學員產生厭煩情緒,不利于培訓工作的開展。
讓領導做老師
不要認為培訓只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管理崗位的職責中必定有一條是與訓練屬員相關的。管理者或者說領導當講師益處有以下幾點。
1、有益于建立學習型組織,培訓是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全員參與企業培訓,不管是講師還是學員都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增加相互了解,培養工作情誼。
2、培訓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問題,這些比自省來得快,企業的培訓不只是把基層做好這樣簡單,中層、高層管理者也需要培訓,到了這層級的培訓更是個性化的。與其通過訪談等方式了解他們的培訓需求,不如設法讓他們自己發覺問題,自動改善,尋求幫助,所以讓管理者當講師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3、管理者當講師授課不僅僅是專業經驗方面的授予,更是企業文化傳承的過程,在這個層面上其實可以有很多設計,學員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加強了對于企業的認知和認可程度。
4、管理者來自各業務部門,都曾經是高端專業人才,且非常了解實際情況,他們當講師,授課專業且針對性強、素材豐富、權威性高,學員認可度高,認頭學習,收獲自然更高。
5、有助于管理層理解培訓工作的難度,方便培訓工作的開展和深入。
把激勵變成興奮劑
欣賞是一種正激勵,企業培訓組織者可以用激勵方式調動員工受訓積極性、自信心等。激勵可以是正激勵,可以是負激勵,可以是物質的,可是精神的,還可以是周期性的,更可以是即時性的,組合可以很多,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建議多正激勵、少物質激勵、周期性和即時性相結合。
單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培訓是內容的問題,專業知識、企業精神、作業程序都是內容方面的,而對于一個行業而言,培訓是組合運作問題,包括去年那篇文章,其實背后我都是在說培訓組合運作的方法。傳統培訓程序和方法并沒有所謂的行業限制,不同的是如何根據行業特點進行組合而已。鑒于數碼印刷行業追求產品個性化、強調時效性,員工人數少、設備效能差異大、耗材繁多、生產程序標準化不統一等特性,對于培訓工作的開展建議可以關注以下幾點。
1、強調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上開展培訓工作;
2、發展規范的兼職講師隊伍,最好各店都有,至少相鄰兩店可共用一個;
3、先解決管理需求再解決培訓需求,即保證培訓的內容是確定的、合理的、在一段較長時間不再變更的;
4、注重閉環控制,追求培訓改善。
5、培訓課程更新頻率要快且靈活,建議以季度為周期;
6、培訓周期宜短不宜長,即多按項目進行培訓;
7、培訓時間可不追求大段的完整時間,可以拆分課程,利用空閑時間安排培訓;
培訓也是強調個性化的,對于不同課程、不同受訓者、不同企業的個性化就是目標明確,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培訓工作必定更加高效。
愛情兌換券 時尚個性印品引追捧紙質印刷玩具成一些玩具生產企業另辟蹊徑的法寶柔印印刷的報紙應用安徽桐城支持鼓勵印刷包裝企業增加資金和科技投入包裝數碼印刷將大有可為淺談激光打印機如何釋放粉塵透明油墨的跟蹤套印難度大、精度低,怎么解決?印刷電子商務不是技術 而是生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