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二手房成交大幅提升,創年內新高。據中原地產上海公司方面透露,截至11月底,該公司已經完成了全年銷售業績。
中介業績大豐收背后,投射出存量房市場來臨與行業洗牌升級的信號。就在上周召開的中介行業協會上,來自上海各區的交易中心負責人反映,中介行業擴張帶出了不少問題:例如有中介人員對業務流程不清楚;資金一般會采用銀行進行第三方托管,但有些中介不會簽擔保委托書等。
一名業內人士指出,今年行業是在進步還是倒退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整個行業素質在下滑。更為關鍵的是,行業利潤率在下降:一般而言,每一單成交利潤率過去可以達到10%,現在只有3%-5%。
互聯網入侵帶來變化
近日,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回歸集團引發熱議。而年初時,中原還曾推出大金融戰略,意圖聯手金融機構做延伸服務。
鏈家今年以來在全國范圍內的并購擴張也十分迅速。12月3日,上海鏈家再度推出“真房源”行動,提出鏈家網“假一賠百”承諾。
這些曾是傳統中介者都在大力改變,源于去年以來資本與“互聯網+”的入侵,給中介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愛屋吉屋、房多多等“互聯網+”概念中介推出0.5%的低傭金策略,以期提高市場占有率(此后愛屋吉屋又將傭金提高到1.5%),搜房甚至推出2999元/單的傭金額。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資本與互聯網概念進入中介行業,說明行業依舊前景可期,但他們的商業邏輯就是推翻傳統模式,重新定義行業,建立定價權。這種模式是有風險的,因為在擴張初期沒有設定門檻,這類公司的工作人員素質很難得到提升。
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大部分中介在傭金上可以做到只收取1%,但這付出的代價是,要么不盈利,要么盈利很微薄。而傭金減少,卻因中介服務不到位,令消費者購房風險增加。
中介競爭會帶來什么結果?以中原地產與鏈家為例,目前中原地產有530家門店,鏈家1000多家,表面上看,鏈家的業務量更大,但實際上人工和端口投放非常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鏈家11月獲得營業收入5億元,中原營收2.6億。鏈家規模是中原的2.5倍,但目前業績并未達到中原2倍水平。
有業內人士測算過,如果鏈家每名置業顧問做成一單生意的傭金保本價格為1.5萬,那么在中原只有1萬元。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指出,今年二手房交易中的一個困難點在于,購房政策持續寬松,部分購房者舍棄購置二手房的想法,而積極轉入一手房交易市場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沖擊經紀公司的業績規模。
嚴躍進指出,類似中原和鏈家的動作,其實就是在目前寬松的資本市場上謀求業務和戰略創新。但這兩類企業的模式不同,中原相對偏重傳統模式,但行業調整迫使其做出新的動作;鏈家則有行業前瞻力,但后續品牌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行業不會完全互聯網化
互聯網介入對中介公司帶來的影響十分直接,但目前而言,行業并未對互聯網達到完全依賴的程度,業內人士認為,線下門店依舊十分重要。
中原地產大陸區副總裁兼上海中原總經理劉天旸指出,以前中介行業的現代化程度不高,沒讓客戶產生痛點,隨著互聯網進入,整個行業也在變化。但他認為,房地產行業永遠不會被完全互聯網化。因此中原地產正在利用新技術強化服務鏈。
上海鏈家營運總經理劉伍洋分析透露,從上海鏈家的成交情況來看,線上客戶來源和線下客戶來源同樣重要,從目前上海鏈家1200家門店的統計數據中,通過鏈家網等網絡平臺成交的客戶占到整個鏈家客戶比重尚未觸及一半,從數據上表明了互聯網并未對傳統模式帶來較大沖擊。不過鏈家看到,仍有部分客戶在網上看到合適的房源后,到門店咨詢具體房源信息,因此在“互聯網+”帶動下,其實鏈家的線下門店更重要。
網絡不能完全把房源的真實情況展現出來,還是需要購房意愿者到實地看房之后才會確認是否購買,因此目前互聯網
無水印刷的優點與不足未來的物聯網將會是人物相聯熱轉印碳帶的組成(圖)煙標磨砂印刷工藝特點及故障排除(二)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四大陷阱從騰訊看中國互聯網 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復合膜熟化故障案例分析富林特公司宣布材料供貨緊張全球油墨價格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