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頂級印機設備供應依然掌握在外國供應商手中,而這些外國印機制造企業中主要是德國、美國、日本三國為主。國際品牌進駐國內市場在實現利潤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印刷水平的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而外國品牌在華發展的主要發展模式有三種,即在國內建廠、成立區域辦事處和找全權代理公司,下邊我們就通過這三種模式來分析下國際印機制造品牌在華發展路線圖:
德國海德堡公司是在國內建廠的代表。從海德堡公司市場部相關工作人員得知,1998年11月海德堡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入世的10年中,其2006年在上海青浦建立其亞洲的第一個生產基地,到2007年青浦廠二期竣工,截至2011年中期,海德堡公司從青浦廠下線的折頁機已超過650臺,單張紙膠印單元超過2000個。
國際知名的三大印機巨頭的另外兩個——曼羅蘭公司和德國高寶公司在國內的發展策略則主要是設立辦事處。據了解,這兩家公司在國內廣設辦事處,銷售業績一直在業內遙遙領先。即便是近期曼羅蘭公司申請破產的消息令業內嘩然。但是在日前舉行的第14屆北京國際印刷信息交流大會上,曼羅蘭(中國)有限公司印刷設備部北方區總經理張建法表示,在得知申請破產消息后一個星期內,仍舊有北方一家客戶與曼羅蘭簽了訂單。足見其在國內印刷業內的影響力。
印刷數字化和數字印刷設備領域,美國的惠普公司、施樂公司、柯達公司,日本的富士施樂公司、佳能公司、網屏公司等都將中國作為其重要的開拓市場。不僅僅是重要的大型設備,還包括印前色彩管理軟件、品質控制軟件、數碼打樣軟件甚至是生產流程模擬軟件等軟件制造公司也入駐中國。典型的代表有德國gmg公司、美國efi公司等。
此外,進入國內的知名海外印機制造商還有日本的三菱重工公司和小森精工株式會社等。折頁機領域的佼佼者德國mbo公司2006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印刷設備系統(北京)有限公司,進入中國5年時間已經成為國內高端印后折頁機的重要品牌。
據了解,在日本市場占有情況良好的印后裝訂設備生產廠商好利用公司近年就撤出了中國,將國內的市場全權交給一家叫威譽印刷設備(深圳)有限公司代理。而以上這些海外企業在印刷業內均具有“百年老號”的資質,不但積累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另外具備各種雄厚的生產力要素,例如高級的設計人員、技術人員等。
納米印刷技術將引發新的工業革命清明節+互聯網“掃”墓 二維碼墓碑追思先人培育數字印刷市場 印企尚需努力印刷工潛伏工廠偷盜4萬元設備 獲5年有期徒刑如何解決燙印箔被油墨反拉故障手機照片打印機:讓AR遇見照片影樓員工管理:讓員工明白為誰工作印刷包裝產業數字化趨勢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