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型員工的管理是一種“營銷工作”,這是德魯克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提出的觀點。他說,在營銷中人們不會開口便問:“我們想要什么?”而是會問:“對方想要什么?對方的價值觀是什么?目標是什么?如何認定成果?”準確來講,就在于他們工作并不是為了薪水。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挑戰。
那么對員工應該要如何定位呢。要問員工是什么,有多少個管理者,就有多少個答案。有把員工當豬、當小偷的;有把員工當顧客、當合作伙伴的;也有把員工當成本、當資產的。每一個視角,似乎都有各自的理由和成功案例。
國內管理者的口頭禪之一,是和員工稱兄道弟,把員工當成合作伙伴。史玉柱在“贏在中國”節目中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上班的時候,和員工就是上下級關系,下班的時候可以是伙伴和朋友,但上班的時候不能做朋友。因為伙伴的內涵是平等,而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了上下級的關系,執行力就要打折扣。
企業營銷中如何定位消費者呢?沒有什么企業真把顧客當成上帝,也沒有企業非把顧客發展為合作伙伴不可,把顧客當牛做馬更行不通。企業關注的,是如何搶占顧客的心智資源,如何讓顧客在需要某件商品、某個服務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本企業。要達到這個目的,管理者坐在辦公室先憑空杜撰出企業戰略,然后從上到下貫徹執行,這種方式十有**是要失敗的。先在市場第一線準確了解顧客的需求,然后制定出具體的戰術,再將戰術升級為戰略,這就是特勞特推崇的營銷革命。
國內企業管理人才最常見的做法,是從公司最高層開始,先制定出一套看似完美的人才激勵戰略,然后自頂向下、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員工的時候,經常發現制定的政策要么隔靴搔癢,要么適得其反,根本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管理知識型員工也同樣面臨著一次自下向上的營銷革命。不是管理者去猜測員工需要什么,而是融入到員工中去發現員工的真正需要。也許是追求自我實現,也許是改善工作環境,也許是希望獲得期權,也許就是要求提高薪水。找到了問題所在,就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這就是戰術。再經過總結和提高,就可以成為公司的人才制度,這就是戰略。
都說營銷是一場戰爭,企業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另一方面,現代企業極大地依賴于知識型員工,在這個意義上,管理知識型員工和企業營銷也確實有內在的關聯。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個性印刷:未來印刷業的時尚代名詞膠輥的生產工藝——表面處理淺談彩色LED打印機節能技巧uv打印機印刷時的注意事項!惠普彩色激光打印機CP5525dn大幅推出銘遠M-3040 液壓平面燙金機常用數碼不干膠機介紹關于微博營銷中的互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