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起北京頻繁出現的霧霾天,讓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預案制度重回社會討論的風口浪尖。不少人提出疑問:為何在同樣的污染天氣下,北京已經采取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距離不遠的河北某些地級市卻還只是工業企業停限產?在1月21日晚的北京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咨詢會上,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方力透露,今年9月前京津冀將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統一啟動門檻等多項標準,其中京津,以及河北的廊坊、保定、滄州、唐山這“2+4”地區將率先試行統一的方案。
霧霾頻發倒逼應急預案盡快統一
迄今為止,不少北京市民仍對去年11月開始接連出現的重污染天氣記憶猶新,每年一到采暖季,每天的空氣質量就成為了令市民們最揪心的一項數據。而隨著重污染天氣的出現,各種顏色的預警也愈發被公眾熟悉了起來,尤其是影響最廣泛的措施之一——紅色預警下北京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政策等。
不可否認,被業界評論為幾乎是全國最嚴格的北京重污染天氣預警方案確實為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做出了明顯的貢獻。以去年12月底北京出現重污染天氣為例,當時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就表示,當次紅色預警實施一共持續了約90個小時,北京pm2.5濃度下降20%-25%,各項減排措施中,單雙號限行措施對減排貢獻最大。
不能被忽視的是,張大偉此前還透露,去年北京發生重污染的天數中,有80%左右同時也伴隨津冀區域的大范圍重污染,“根據測算,區域傳輸對北京全年pm2.5平均濃度的貢獻約為28%-36%,雖然具體數值還不能精確定量,但各地排污會影響周邊城市空氣質量是肯定的”。在此情況下,津冀兩地能否在區域重污染天氣發生時與北京共同啟動應急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然而,此前環保部曾檢查后明確指出區域內某些地方政府存在應急措施啟動不夠及時等問題。
河北天津向北京“看齊”
就在統一標準呼聲越來越大之時,環保部也終于對此做出回應。方力透露,環保部已經明確建議京津冀三地在今年采暖季結束之前,也就是3月15日前,遇到重污染天氣時,以北京為準,統一應急預案的啟動門檻,而且率先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唐山等四城市推行。
“日前,環保部還對京津冀提出要求,明確三地要在今年9月前完成對三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方案的修訂,修訂完成后,京津冀將實現‘三統一’,河北、天津的多項標準將向北京‘看齊’,其中包括:預警分級,即啟動門檻統一;響應界別統一;同一響應的減排比例統一。不過,具體到減排措施,各地根據經濟產業結構特點制定自己的方案。”方力表示,統一的方案修訂完成后,也是先從“2+4”地區開始實行,然后再推廣到整個京津冀地區。
統一標準腳步已邁開
業內表示,其實標準統一不難,但真正統一三地在大氣治污上的各項措施力度以及落實效果還有一段路要走。
張大偉曾披露,如果從區域層面來看,京津冀pm2.5最主要的來源還是燃煤。有專家進一步分析稱,雖然近年北京壓減燃煤力度非常大,城區無煤化實施進程也基本符合業界預期,但與北京接壤的河北、天津的部分地區,可能和北京的部分區只有一村之隔,但對于燃燒散媒、劣質煤的管理卻有著較大的區別,這也是此前北京力推京津冀環保部門能采取同一監管標準甚至交叉檢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地統一應急預案措施等各項治污政策的最大困難歸根結底還是三地經濟基礎存在較大差異。”專家表示。不過,該專家也表示,值得欣慰的是,此前一直鮮有進展的三地治污等標準統一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除了應急方案即將統一之外,此前環保部、工信部還發布消息稱,要求今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所有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輕型柴油客車、重型柴油車(僅公交、環衛、郵政用途)須符合機動車排放國五標準,而這項標準此前曾被多次呼吁盡快統一,但卻一直沒有實現。
去年京津冀區域部分空氣質量數據一覽
50% 11月北京、天津、滄州、唐山、廊坊和保定達標天數比例不足50%
49% 北京空氣質量不達標天數179天,占全年天數的49%
42天 北京市pm2.5重污染天數共42天,占全年總天數的12%
239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重污染日pm2.5平均濃度為239微克/立方米
33.3%-90% 11月京津冀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在33.3%-90%之間
行業數據:2019年1-10月國內印刷裝備器材進出口簡報日本筱原印機被遼寧大族冠華正式收購N2保護條件下的UV凹版綠色印刷技術關于3D打印的四大趨勢重慶港橋工業園或成國內最大生活用紙生產基地油性膠印輪轉油墨和UV膠印輪轉油墨的比較名片上印人民幣圖案?律師:屬于違法行為德國高寶內部調整 將組建新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