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印刷之風愈演愈烈,個性化印刷、網絡印刷,直郵印刷等全新印刷形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此,不少傳統印刷企業為了趕“潮流”,不管企業是否需要,就盲目的花大錢買設備,最終導致投資資本的流失。從市場客觀情況來看,圖文快印行業專家認為,傳統印刷企業轉型數字印刷,一定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來定奪。
數字印刷的風一直吹個不停,搞得有些印刷企業哪怕再沒用,也要花錢買臺數字印刷設備擺在那。目前,對于上與不上數字印刷機,很多企業特別是傳統印刷企業都在“游移”,有實力的企業已經掏錢買了幾臺(套),看不到贏利的企業暫且觀望。但數字印刷之風好像愈演愈烈,傳統印刷企業該怎么辦?從市場客觀情況來看,趙耀認為,傳統印刷企業不可盲目上馬數字印刷,一定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來定奪。
“前些日子,我到香港一家大型印刷企業,看到車間里擺著幾臺數字印刷機,我問老板這機器賺錢嗎?老板搖搖頭。我又問為什么買它?老板說這不是趕潮嘛,現在大家都說要上數字印刷,所以我就買了。”近日北京嘉和頂新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耀談到數字印刷時給《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講述了他的這個見聞。
目前,對于上與不上數字印刷機,很多企業特別是傳統印刷企業都在“游移”,有實力的企業已經掏錢買了幾臺(套),看不到贏利的企業暫且觀望。但數字印刷之風好像愈演愈烈,傳統印刷企業該怎么辦?從市場客觀情況來看,趙耀認為,傳統印刷企業不可盲目上馬數字印刷,一定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來定奪。
令人迷惑的數據
印刷行業的很多人之所以到目前對數字印刷猶豫不定,是因為他們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數字印刷的成功贏利模式。《印刷工業》雜志主編劉積英近日就對一組數據迷惑不解。
2011年,美國數字印刷設備銷售額達到12億美元,2012年預計可達18億美元。而2012年膠印及相關印前、印后設備銷售額為4.6億美元,數字印刷是膠印的近4倍。但2012年,傳統印刷的印刷頁數仍占美國印刷總量的97%,數字印刷比例只有3%。對此,劉積英納悶:“花那么多錢買的數字印刷設備都干什么去了呢?”
在中國,只有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對數字印刷有過詳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上海數字印刷的全部產值為5.95億元,是當年全市印刷工業總產值585.7億元的1%。2011年上海數字印刷總量為6.19億元,絕對量只增加了0.24億元,增幅3.85%,與印刷總量17.7%(絕對值689.586億元)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語。
記者就北京地區的數字印刷產值問題采訪北京印刷協會理事長任玉成,他表示,北京近幾年對數字印刷還沒有做過詳細統計,但從2011年的粗略統計顯示,數字印刷產值與印刷業總產值相比,微乎其微。
據業內人士估算,2010年,北京數字印刷占到總產值的1.2%,深圳占到1.5%。其他地區則不得詳解。
根據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統計的數據,2011年8月~2012年7月,國內生產型數字印刷設備裝機量增量較上一年度調研數據,降低了1.59個百分點;上一年度,裝機量增長率(包含生產型黑白數碼設備)高達40%以上;而2007年~2010年均保持在30%左右。
快速增長的量能
“數字印刷進入由簡單地為社會提供小批量的門店服務,到現在轉向工業化、為出版社服務,這是北京地區2012年很明顯的一個大的突破。”任玉成向記者表示。
近兩年尤其是2012年,北京地區的數字印刷發展較快,特別是看到江蘇鳳凰集團引進的按需印刷自動連線柯達的數碼印刷噴墨連線、瑞士的裝訂設備、再加上國產精密達的后加工設備這個成功模式,給書刊印刷企業帶來了希望。
任玉成說,北京是一個出版基地,出版社多,圖書出版總量和品種都多,應該有條件進入數字印刷工業化。北京的兩家企業大恒數碼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和京華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就是針對書刊印刷市場的變化上馬了按需印刷生產線,他們的嘗試為數字印刷從門店服務走向工業化生產,開辟了前景。
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組數據。在美國,2011年有110萬種圖書印刷發行,同比2010年出現69%的下降。而按需印刷在近幾年出現爆炸性增長,2011年這一數字比2009年上漲15%。從全世界來看,傳統的圖書印刷也面臨著困境,數據的不斷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快印雜志(quick printing)對2012年美國印刷企業銷售額的統計顯示,膠印的銷售額在印刷企業銷售總額中占比21.4%,數字印刷占比42.5%,非印刷領域銷售額占比36.2%,數字印刷銷售額所占比例已經超過了膠印。
而據行業統計,2009年全球采用傳統膠印的書刊占全部書刊的94%,個性化按需數字印刷書刊占5%,電子書占1%。預計2014年傳統膠印書刊的數量將急劇下降,占全部書刊的54%,個性化按需數字印刷書刊將占16%,而電子書上升10%。
劉積英也提供了一組數據:在印度,數字印刷的增長是所有印刷工藝中最快的,增長率高達22%,但是其在印刷生產總量中的占比仍然不足2%。
他分析認為:“從數據看,各國數字印刷的發展程度不分伯仲,中國不到1%,美國3%左右。但無一例外,每個國家的印刷企業對數字印刷的發展都十分關注,這讓人想起一句話:潛力是巨大的,過程是曲折的。”
4月19日,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潘曉東表示,在全球50萬億規模的印刷市場上,數字印刷占比為2%。從市場發展空間看,數字印刷企業遇到了良好的機遇。
贏利釋放的區域
那么數字印刷的機遇到底在哪里?其實業內很多人都看到了快印市場、個性化印刷、網絡印刷、按需印刷、可變數據印刷、郵票印刷……
嘉和頂新總經理趙耀告訴記者,去年該公司通過招投標,被政府采購了一批數字印刷機及相關設備,這些設備為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很大貢獻。趙耀表示,數字印刷機的優勢不在長版活上,而是在短版活件上,該公司的數碼印刷設備服務于政府相關機構的辦公領域,這些活件每份印量不大,但要求時間緊、品種多,有時候一份文件修改幾個字都要重新打印,這類業務特別適合數字印刷。如果拿傳統膠印機來做這類活件,則得不償失,時間、速度、質量都趕不上數字印刷的靈活性。
北京京安印刷廠廠長常志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廠以前以膠印為主,但近年來短單特別多,經過慎重考慮,該廠購買了數字印刷機。后來他發現,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數字印刷機很給力,而且還給企業節省了不少成本。他覺得傳統印刷企業要根據業務結構來斟酌是否上馬數字印刷。
任玉成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數字印刷在安全印刷、票據印刷、包裝印刷方面也有很大突破,郵票印刷現在也采用了數字印刷,結婚用的請柬、桌簽、酒標等個性化印刷最適合數字印刷。
當然,數字印刷在網絡印刷方面也優勢凸顯。上海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做活動執行的孫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原本一直在印刷廠直接拿貨,但今年開始就轉為跟網絡印刷供應商合作了。”據了解,他在網上找的印刷供應商價格比當地的供應商價格低了30%。無疑,網絡印刷對實體店鋪快印店或小型印刷企業又構成了威脅。
在談到膠印與數字印刷的關系時,任玉成和趙耀都同時表示,盡管數字印刷是印刷企業近幾年發展的一個重要項目,但數字印刷不可能取代傳統印刷,而且到什么時候它都取代不了。到目前為止,數字印刷的業務大多數都是小批量的個性化印刷,其特點是訂單小而且分散,所以要想賺錢恐怕還沒那么容易,這也是大公司遲遲不上數字印刷的主要原因之一。
紙箱用原輔材料及配件之紙張篇(二)桌面級3D打印機問題頻出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倒計時 隨處可見互聯網因子探討印刷各個工序對印刷質量的影響印刷企業臺歷訂單驟減 苗頭指向廣告業務網絡印刷已成為電子商務市場的一匹“黑馬”Duang!盤點2015上半年給印刷業加了特效的“關鍵詞”!如何選購機組式窄幅柔性版印刷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