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轉型做o2o“嘿店”,一時間風頭無兩,可嘿店真的這么好么?定位是否明晰?存在意義又是什么?縱然各界齊唱贊歌,可筆者卻認為,眼下的嘿店還處于傳統便利店與純粹電商之間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如果不能解決自身定位的問題,那“嘿店”真有可能變成“嘿嘿”,如曇花一現般,一笑而過。(順豐嘿客的運營模式,可以參考鈦媒體此前文章《跟我踩踩點,看神秘的順豐嘿客到底想做啥?》)
順豐嘿店要革便利店的“命”?
順豐嘿店的出現,各界普遍認為第一個要被革命的首當其沖就是傳統便利店的零售業務。沒有滿貨柜的食品、成箱的飲料除了幾臺供購下單的觸屏機,到處都是供手機掃碼下單的“紙牌”,食品、服裝、數碼……品類將越來越豐富。傳統線下店陳列商品只是“嘿店”里的幾摞紙片。沒有倉儲壓力、省掉了收銀員、理貨員,還節約了展示空間,門店的運營成本是社區便利店的零頭。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傳統便利店絲毫不占優勢。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假設炎熱的午后,你想買一杯冷飲消暑。剛好在你面前,左邊一家經營多年的便利店,右邊是一家新開的順豐嘿店。如果選擇左邊,那么是熟悉的購買流程,不超過2分鐘你就可以吃上自己喜歡的冷飲。如果選擇右邊,那么購買流程應該是這樣的,你拿出手機,在眼花繚亂的二維碼中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冷飲,迅速下單,手機支付,然后等待順豐的配送服務。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便利店真的不占優勢么?當然不是!
順豐嘿店的零庫存反而成了短板,便利店勝在“便利”,贏在“體驗”,尤其是即買即消的快消品,相信沒有人會樂意兜一個圈子再回家等快遞。在這里借用業內人士的一句話,“別看便利店體量小,銷售的標準化商品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卻是目前零售行業最難經營的零售實體。”單就這一點,傳統零售店完爆嘿店。
順豐“以物流為基礎,逆襲電商”?
第二個方面,要革電商的命談何容易。一向低調行事的順豐總裁王衛,曾說過一句語出驚人的話,順豐要“以物流為基礎,逆襲電商”。這正說明王衛眼里從沒把電商當回事,這也正解釋了為什么當年馬云到香港登門拜訪,王衛避而不見。
分析指出,王衛與電商抗衡的招數有兩個,一個是主打生鮮的“順豐優選”,一個是主打商務高端禮品“順豐尊禮會”。這兩年面臨“政府反腐”的局面,“順豐尊禮會”慘敗而歸就不啰嗦了。“順豐優選”的經營要相對好一些,順風憑借成熟的物流鏈條,在派送速度上確實占有一定優勢,但是單憑速度夠快一點,并不能成就他的生鮮事業,僅僅能夠維持而已。
還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一次可以通過pc端或者手機端下單就能完成的網購,完全沒必要跑去嘿店實現,至于送貨快遞的選擇,在按時送達的基礎上,是韻達、申通還是順豐,區別小的就像左手與右手,順豐沒有多少優勢可言。
代理收發快遞業務最“不靠譜”
最后一個,要說的是嘿店的代理收發快遞業務,也是筆者認為最不靠譜的。資料顯示,順豐在2011年就開始探路便利店經營模式,順豐雄心勃勃宣布:將在全國布局5000家順豐便利店,但在第一批幾百家便利店面世后,順豐便利店卻全軍覆沒,鎩羽而歸。
此次,518家同時開業的嘿店,更像是在經歷和原有便利店授權合作及自營便利店探路不順后的升級和改造。在筆者看來,收、發快遞,消費者圖的就是省事、快捷,這種代理點自然越多越好,518家店鋪簡直九牛一毛,如果幾公里以內還看不到一家嘿店,我何必非要選擇順風呢?現實就是這么殘酷,沒有順豐,還有申通,沒有申通還有圓通,沒有圓通還有中通,更有叫不上名的快遞公司哭著喊著要幫你送。
順豐嘿店單純仿照美國和日本流行的“快遞+便利店”模式,顯然不適合國情。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眼下的嘿店更像一個四不象的怪物。綜上所述,嘿店在與傳統便利店、電商的競爭中都不占優。如果不及時調整策略,或許只會在o2o浪潮中,充做看客們“嘿嘿”一笑了之的反例。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投資商業輪轉印刷機的技術分析印刷、印刷版材、印刷機及印刷品的分類如何提高鏈條印刷機的散單生產效率?雀巢公布轉型計劃,可能放棄預包裝食品業務單張紙膠印機定位裝置之遞紙牙傳動原理印什么活,用什么版恒葉恒捷HENGJEI55RI全自動膠裝機印刷廠鬧烏龍 錯將詹姆斯頭像印到熱火年歷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