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藝單
印刷工藝單的記錄項目應無遺漏明確地記入,每一個品種應對應一份印刷工藝單,當采用互用版時,如果設計不同也要重新制作一份印刷工藝單。產品印刷變更時,在設計變更的同時,必須要對日期、品名、產品編碼等進行變更。
制作印刷工藝單時,以mm為單位記入橫豎方向的印刷位置,設計位置指定時應特別注意。
在安排印版加工之前,必須向技術設計人員確認所使用生產設備及材料加工數。
有貼換版時,應在印刷工藝單上記入的同時,并用黃色螢光筆涂寫貼換處進行明確標識。另外,日期、批編號也作為貼換版。
印刷工藝單一般要用與實際印刷顏色相同的顏色來打印以區別顏色,在首件生產時,將確認的正確顏色取樣,粘貼在印刷工藝單上,以便下次生產時作為參照樣品。
制作印刷版校樣稿
為確保印刷版的準確性,提高印刷工序作業效率,需要對印刷版的準確性進行印刷前的確認工作,這就需要制作印刷版校樣稿進行校對核準。
印刷版校樣稿是從貼在薄膜上的印刷版中取樣。不管是2色印刷還是多色印刷,都是在一張校樣紙上進行取樣。
首先要根據紙箱展開尺寸在校樣紙上劃出輪廓線。因為印刷版的圓周方向會發生印刷版的延伸,所以制作時加進了印刷版的伸縮率,因此,校樣必須是根據紙箱展開尺寸的縮小尺寸劃線。
在有把手孔或撕拉帶的取出口等特殊情況下,需要在校樣中注明。在校樣上記入印刷版的廠家名和制作年月日。
印刷校樣的顏色,使用相近的顏色。重新制作印刷版或印刷版變更的情況下,需要再次取樣。
確認記入檢查用記號:套準標志,印版號以及印刷顏色。
必要工具及材料:排版完成的印刷版、帶紙箱尺寸線的校樣紙、刮墨輥、印臺(最小限:基本7色+黑色)和刮板。
準備工作:把排完的印刷版放到作業臺上,從不容易取樣的顏色開始,與生產時的順序無關,用濕抹布把印刷版表面的灰塵、垃圾除去。
在準備完畢的印刷版上放上校樣紙,對準印刷版、校樣紙的中心線,紙箱尺寸線。為了防止作業中途停止,邊角上用重物固定。
卷起校樣紙,用刮墨輥在印版上涂上油墨,盡量使用和實際生產相同顏色的墨,印版表面上全面均一的涂墨。
蓋上校樣紙,輕壓,使之與印版完全接觸。注意不要讓校樣紙移動,用刮板輕輕地、全面均一地刮。印版全部取樣后,揭下校樣紙。核對印刷版的完成狀態。沒有問題的話,進行下一顏色的操作。
第2色、第3色的印版取樣,要領與第1色相同。
確認印版、校樣紙的中心線、尺寸線是否對準。
設計圖卡和校樣稿校正,確認印版的內容以及完成狀況。
記入印版廠商名以及制作年月日。
印刷版校樣稿管理流程
印刷版校樣稿一般由制版公司來制作完成。印刷版校樣稿的完成時間與印刷版要求完成時間同步(一般情況下,在圖紙確認后30小時內完成,加急情況按照客戶訂單需求)。[next]
印刷版校樣稿的確認
印刷版校樣稿首先由制作者確認無誤后,在校樣稿“制作者”一欄中簽字確認,并填上制作日期。
制作者確認后的印刷版校樣稿,要求附帶印刷圖紙一份,轉交給相關業務人員確認版面內容(包括文字和圖案)、印刷位置和尺寸,業務人員直接對以上確認內容負責,與印刷圖紙核對,并用紅色逐一標識,無誤后,在校樣稿“業務人員”一欄中簽字確認,并填上確認日期。
業務人員確認后的印刷版校樣稿轉交給技術人員,對產品的尺寸、防滑條位置內容進行工藝核對,無誤后在校樣稿“技術人員”一欄中簽字確認,并填上確認日期。如發現印刷版校樣稿有錯誤,應立即反饋制作者予以整改。
印刷版校樣稿的確認時間確定為接到印刷版校樣稿當日內確認完畢。
印刷版校樣稿的使用和保存
凡新品或更改品,都需要使用印刷版校樣稿。
印刷版校樣稿經三方簽字確認后方可使用,缺一不可,如簽字不全,印刷機臺應拒絕生產,并與相關部門聯系。
印刷版校樣稿要與印刷圖紙放在一起管理保存。
印刷版制作標準
印刷版加貼送紙版和防滑條
當遇到瓦楞紙板寬度較小的紙板印刷時,為保證印刷機進紙板的平穩性以及印刷時顏色之間的精度,需要在印刷版上加貼送紙版和防滑條。
另外注意:在整版實地印刷時無須加貼送紙版和防滑條,滿版文字圖案版面印刷時無須加貼送紙版。
對瓦楞紙板寬度的最小尺寸要求要根據企業印刷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送紙版一般貼在第2條、第3條、第4條壓線處,共計貼3條。(如圖1所示)
送紙版的高度要求比印刷版低1mm,寬度一般為10mm。送紙版的上下兩端要比紙板長,但是由于上下兩端容易翹起,與墨輥接觸,會發生油墨污染瓦楞紙板的現象,因此,需要將送紙版的兩端斜切后粘貼。(如圖2所示)[next]
當瓦楞紙板較小且某一色的印刷較少時,由印刷版送紙板會發生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只送紙版要做到高速時不發生滑動、保持同步是困難的,因此還需要在紙板的兩端放置防滑條。防滑條貼在接舌處及第四面修邊位置外側3mm處。(如圖3所示)
貼防滑條時需要注意不得將印刷版貼在第一面和第四面的邊緣范圍內,以防止油墨污染紙板。防滑條的高度和印刷版高度一致,寬度為10mm。
送紙版和防滑條均用封版膠進行固定處理。在印刷色數少或空白箱時,沒有印刷版的印刷滾筒都要加上防滑條,每色固定兩條防滑版,一般間隙為500mm。
印刷版粘貼及封邊處理
瓦楞紙箱企業對印刷版四周一般采用膠帶進行封邊處理,時間一長,膠帶極易翹起,并且由于膠帶本身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就會導致印刷臟版。
合理的印刷版粘貼及封邊處理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將印刷版用雙面膠帶粘貼上,要求印刷版版面內容正確,印刷版齊全,印刷版背面的雙面膠帶和印刷版之間不留空隙,粘貼要平整,不允許出現個別地方突出或存在多余的線等情況。然后將印刷版四周割成斜坡,采用封版膠對四周進行封膠處理,禁止用膠帶封口,在封膠時要將印刷版粘貼牢固,保證無松動、脫落現象,這樣,印刷版邊緣就不會出現印刷臟版。(如圖4所示:印刷版封邊示意圖)
印刷版的標準線要求
印刷版的標準線有五條:操作側標志線、中心線、成品邊緣線、檢查用標記和紙箱展開圖輪廓線。
在印刷版的操作側背面加貼紅色膠帶或加印刷方向箭頭以及標注中心線(中心線位置要確保準確),這樣可以指導印刷人員快速準確上版,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進向掛版條的邊緣開始到成品的上端邊緣距離一般設定為100mm,在此位置進行標注,作為排版基準線。
為排版方便,可以在掛版膜上劃上瓦楞紙箱展開尺寸輪廓線,輪廓線要求印刷方向上要根據瓦楞紙箱展開尺寸的縮小尺寸劃線,左右方面為實際尺寸。
檢查用標記
模切定位線:對于模切印刷版,要在瓦楞紙板的四周指定位置標上“l”標識,用來檢查印刷是否發生偏移,確保套印準確,并且能夠大大縮短模切用瓦楞紙板的對齊印刷位置所用的時間。(如圖5所示:“l”標識)
顏色對位標記(十字標記):顏色對位標記可以使印刷錯位、顏色間錯位容易檢查,要求貼在通過印刷機每個產品的每一顏色印版,一般直徑大小為10mm。(如圖6所示:十字標記)
顏色對位標記一般印刷在紙箱接舌部位,模切箱應印刷在切下部位。但在得到客戶同意時,也可印刷在內折蓋部分。
模切移位檢查標記:在紙箱的內折蓋部加上標記,使模切移位容易檢查。值得注意的是,模切移位檢查標記必須征得客戶同意。(如圖7所示:模切移位檢查標記)掛版膜和掛版條的標準要求:掛版膜不允許出現破裂現象,掛版條和掛版膜采用熱熔粘合方式粘合牢固,并且用纖維膠帶進行固定,掛版條不允許出現斷裂現象。
貼換版:原則上不采用貼換版。不得不采用貼換版時,一般要求一套印版以貼換部位不多于4處為基準。
印版編號及顏色:加貼印版編號及顏色,容易使印刷錯誤被查出。印版編號與印刷工藝單編號一致,并且與印版掛架上標號統一。在使用從其他公司轉來的印刷版時,一般要按照企業的印刷設備重新進行排版,修正為與本企業工序相同的樣式。在不影響設計而采用原樣使用時,應得到客戶的批準。[next]
模切工藝單
對每一套模切版都應制作模切工藝單,并編制唯一編號。模切工藝單中的記載項目,應無遺漏地明確記入,主要包括以下項目∶瓦楞方向和模切通過方向、指示壓線條、指示壓線強度、楞型的壓扁、印刷位置和模切位置的基準、指示半切刀、指示間斷刀的半切或全切的部分、指示間斷刀或間隔壓線的刀開始或壓線開始位置、指示不可以有連接的部分、指示由顧客指定的180°彎曲、反向彎曲的部分以及壓線的種類。
應該注意的是,模切工藝單要與生產工藝單放在一起進行保管。
模切版的制作標準
模切版編號、模切工藝單編號以及模切版保管架應為同一編號。
平壓平用模切版的基準
根據模切設備來確定起點刀的基準(a),一般在20mm左右。在模切版操作側的部分加上紅線標識,在模切版上記入以下項目:模切版生產廠家、模切版編號、刀具及壓線的種類、形狀(高、寬)、刀的總長(以mm為單位)、表示刀的連接部(紅色箭頭)、標準模切壓力。(圖8所示)
圓壓圓用模切版的基準
第1刀的尺寸為a尺寸。當修邊部為10mm時,最初的安裝螺絲孔與第1刀的間距為35mm。(圖9所示)
在模切版的操作側部分加上紅線,中間劃上中心線。在模切版上表示以下項目:模切版生產廠家名、模切版編號、表示刀的連接部(紅色箭頭)。
模切版的驗收
要求模切版廠家將模切版與指定交貨單成套交貨,對模切樣品、模切版和模切工藝單進行一一核對。
消除不要的工藝單
對于一年未使用的工藝單,作為廢棄處理對象每月一次列出清單。將所列清單的工藝單交由業務人員確認,在得到廢棄的同意后進行處理。
印版、模切版、印刷工藝單、模切工藝單、產品及其他相關物品也同時進行處理。如不能立刻消除產品編碼時,必須保留工藝單,并在注意事項中注明。
印刷中靜電的測試與清除上光工藝的幾種類型印刷工廠如何對設備進行周期保養美國食品標簽多樣化將推動數字印刷技術的推廣應用2012年北美地區20大印刷油墨制造商排行榜出爐墨棍上水是為什么呢?解析凹印工藝的幾個難點AI廣告機市場巨大,智享周邊優惠顛覆傳統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