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民營書店而言,當下發展面臨著許多困境,如房租高、客流減少、零售價格缺少優勢等,許多書店為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門店定位、店面裝飾,到遠離核心商圈進行遷址改造,尋求適合自身的場所是不少民營書店的選擇,如剛剛重新開業的重慶精典書店,即從原來的解放碑商圈遷移至南濱路,經營面積和經營理念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營銷學中有一個經典的案例叫“把梳子賣給和尚”,故事很簡單,案例名即是故事主體:一個人把梳子賣給了和尚。無論命題真偽與否,“把梳子賣給和尚”故事傳達出了這樣的道理:有的開端是無。在“全民閱讀”大背景下,不少民營書店的經營者把目光投向原先沒有或者很少涉足的領域,如醫院、古村落旅游景點等,填補市場空白,以“另類”開拓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轉型1
抓特定場所特殊人群銷售
當下,越來越多的書店開在了體量較大的商場或自身打造的文化mall中,以文化快消品等多元經營業態帶動圖書銷售。不少書店人的看法是單純的圖書銷售已難以實現生存。其實并不盡然。
案例
開在醫院里的曉風書屋
今年3月,曉風書屋的第11家分店——曉風書屋浙江省人民醫院店開門營業,掀起了書店開進醫院的高潮。醫院書店緣起何處?浙江省人民醫院店院長黃東勝表示,“我們希望看到病人進醫院來,還能和平時一樣,情緒低落的時候,到書店里安靜地看書,有個好心情”。為此,黃東勝找到杭州民營書店里的佼佼者——杭州曉風書屋,并開出了十分優厚的條件:房租全免、裝修全包,只需要書店提供圖書和員工。但受病人較多、情況復雜等因素的影響,醫院書店注定與普通書店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何維護書店內的安全、避免患者與患者間的交叉感染、普通人進店不會受到感染是醫院書店需要關注的重點。
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曉風書屋創始人姜愛軍介紹,浙江省人民醫院店內的店員不會戴手套、口罩,不僅因為驗收不便,也容易給讀者帶來隔閡,與醫院書店人文關懷的初衷相背。“但對于店內顧客接觸比較頻繁的一些東西,比如桌椅、玩具等,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們每天都會認真消毒,消除安全隱患。”
除醫院店外,曉風書屋還在中國絲綢博物館內開設書店,陳列絲綢類專題圖書。這一系列的改變,不僅讓書店重回讀者的視野,由于滿足了讀者的需求,書店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鏈接
把書店開在醫院里并不是曉風書屋的首創。早在2014年5月,在“全民閱讀”以及第五屆大連讀書月的機遇下,大連市新華書店聯手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在中山醫院內開設了醫院書店,成為新華書店開進醫院的首例。如今,位于中山醫院外科樓一樓的醫院書店已成為患者和醫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場所。在今年“世界閱讀日”來臨之際,上海書城宣布將首次嘗試把“流動圖書館”搬進醫院。以全新的借閱模式,不僅促進了全民閱讀,還為病患這一特殊人群帶來了人文關懷。
醫院書店也可以將
印前制作中對于油畫類原稿的處理方法Landa S系列 打開納米數字印刷“潘多拉之盒”國外數碼圖文印刷業的狀況分析海德堡膠印機常見故障分析以及排除(下)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的思考膠訂印刷后工藝技術指導一印刷廠員工天那水中毒,安全管理不容忽視圖文快印企業營銷:從利到愛快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