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一萬名兒童被拐或失蹤,而實際數字可能遠遠大于該數據。從幾年前的“微博打拐”開始,民間介入尋人的力量越來越顯示出其參與度廣、反應迅速等特點,時至今日,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均成為國內尋找失蹤兒童的有力工具。
近日,據臺灣媒體報道,有礦泉水公司從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中得到靈感,將多名失蹤兒童的照片、資料及親人聯系電話印到礦泉水瓶身,引起熱議。
據了解,近日,這樣的“尋人礦泉水”出現在山東青島多間超市,瓶身除了孩子的大頭照,還印有“重謝10萬元”的字樣。企業方表示,該批礦泉水今年6月才推出,通過與失蹤兒童網站合作,并經家長授權,取得失蹤兒童資料,希望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提高對失蹤兒童的關注,讓更多孩子提早回家。
報道稱,這種另類尋人的方式,受到不少消費者肯定。青島民眾表示,夏天礦泉水銷量高,若更多礦泉水企業采用這種方式,會有更多孩子可以提早回家。
此前,國內也有不少企業將失蹤兒童的信息印到飲品包裝表面,如蒙牛乳業就曾將走失兒童信息、防拐知識印到牛奶盒上,以此增加失蹤兒童信息曝光率。民間也有許多組織和平臺通過群眾力量,助力父母尋找失蹤兒童。從最知名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到微博打拐、微信失蹤兒童預警平臺,民間涌現越來越多公益力量加入尋人行動。今年7月,南京警方就曾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出尋人啟事,經網友合力轉發,用8小時就找回失蹤的6歲兒童。
今年上半年,公安部也推出手機app,并聯合“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鼓勵民眾舉報失蹤或被拐兒童的下落。該app會不斷更新失蹤兒童信息,當手機用戶進入有失蹤兒童的100至500公里范圍內,手機會自動跳出提示信息,其中包含兒童的照片和描述。
就此話題,《公益時報》聯合新浪公益、問卷網和鳳凰公益聯合推出本期“益調查”——你是否贊同在大眾消費品上印刷失蹤兒童信息?
調查自2016年8月18日15時發布,截至8月22日10時,共有1090名網友參與。數據顯示,約有69%的網友贊同在快消品上印刷失蹤兒童信息,認為快消品購買人群龐大、銷售渠道覆蓋范圍廣,有助于大面積傳播失蹤兒童信息。有31%的網友不贊同,因為實際意義不大,有可能成為不良商家的謀利點,讓尋人父母蒙受經濟損失。
關于是否認真閱讀過哪種形式的失蹤兒童信息,有60%的網友表示會閱讀權威部門、公益組織或公眾人物發布的此類信息,有24%的網友會認真閱讀熟人發布的此類信息,有10%的網友表示會閱讀手機app在第一時間推送的此類信息。
關于自己會選擇哪種途徑發布失蹤兒童信息的問題,有36%的網友認為通過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推送信息,有30%的網友會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發布信息,有31%的網友表示會通過公安部門或公益組織發布信息。
網友留言:
yiyan:希望通過這個行動,可以帶動
掘金中國市場 海德堡布局中國印機制造用好造紙過程中的水不是那么簡單深圳征收遺產稅系謠傳 專家稱該稅制不適合國情從消費者內心出發,市場營銷要研究人性愛馬仕竟沒有營銷部,前CEO透露10條成功的秘訣與客戶有效溝通——速查手冊強強聯手,中南傳媒與晨鳴紙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調查稱2012年大幅面打印市場依然會有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