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市場形勢,競爭對手等等,都是我們不可控的東西,但精細化管理確是可控的,停止粗放式發展喊了好多年,都不見效。直到市場進行殘酷的優勝劣汰,大家才有那么一點意識,哦,細節決定成敗!晚了嗎?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雖是針對覆膜工序的,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
1、設備速度:
生產速度跟產品紙張厚度、產品要求、印刷、膠水質量、膠膜質量都息息相關,例如:露露的手提袋產品覆膜,在滿足產品要求的情況下生產速度可以在65米/分鐘,而實際開機速度只有40米/分鐘,那么設備速度就浪費了40%。
真實原因是什么呢?工人可能會說開快了膠水不干、品質不良、雪花等,其實呢,開快了收入不增加、經驗主義、膠水太厚、膠水質量、膠膜質量、噴粉過大……只有找到真正原因并加以改善,才能將設備效能最大化,因為一般的開機師傅是不會去協調這些問題的。
2、膠水用量:
很多企業是不知道單位面積用膠量是多少的,就像很多奔馳車主不知道油耗一樣,用完了就采購。
而用多少合適是可以量化考核的,根據產品要求在中國覆膜的產品一般可分為幾類:
簡易的手提袋和教材封面,紙張好要求低,用膠量5-7克/平方米;
食品箱一般為6-8克/平方米;
金銀卡壓紋覆膜10-12克/平方米;
一般酒盒8-10克/平方米;
膠水用量大小決定因素:
a、膠水固含量:
水性干式一般在45%左右,固含量低的膠水會增加膠水用量,降低烘干速度,產品附著力差,選購膠水盡量避免低固含量,雖然采購單價較低,但單位用量大,增加了成本;
b、品質過度要求:
比如從數據量化概念來分析,客戶能接收覆膜亮度為80,你做到了90,客戶沒意見,但通過增大膠水量來增加亮度,成本也會增加,品質要求是以滿足客戶需要為基準,過度的品質要求也會犧牲設備效率;
c、設備涂布不均勻:
國內膠水涂布一般為三種:鍍鉻鋼輥、陶瓷磨砂輥、陶瓷網紋輥,所有輥筒都存在一定的跳動量,一般以高點與刮刀距離來衡量膠水厚度,與假設輥絕對值不跳動相比膠水涂布70%的弧線是過厚的,只是為了滿足30%高點膠水的要求,所以鋼輥和陶瓷磨砂輥都存在膠水無法調到很薄的狀態,因會出現局部無膠的現象。
3、膠膜成本:
主要體現在膠膜的厚度、材質和質量上;
國內一般產品使用膠膜厚度為0.01-0.012mm,需要壓紋的產品在0.015-0.018mm,部分企業對膠膜了解較少或者為了省事全部都用了較厚的膠膜,比如0.012與0.015的成本差距接近0.03元/平方米,攤到印刷成本里可是不小的比例。
4、品質管控:
除了如上列舉的原材料品質,生產過程中的品質管控更為重要,多增加標準化的過程品質檢查,避免盲產后工序發現不良導致損失嚴重;同時也避免生產過程品質過度要求導致的成本升高。
5、能耗控制:
主要體現在設備的用電上,像覆膜機主要用電的是加熱系統,生產速度要與溫度設定相匹配,如60米/分鐘應設定為70度,而40米/分鐘應設定55度,大部分的開機師傅都不關注,只要是烘干了就好,過度烘干會影響產品亮度、增加膠水用量、犧牲設備速度。
6、人工成本:
應定制適合自身企業的《覆膜工序績效考核方案》,自動覆膜機操機一人一般配置為2人,應有效利用生產效率與員工收入掛鉤,在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時提升員工積極性,發揮設備效能。
7、設備養護:
應嚴格按照廠家提供的設備保養手冊來執行好設備養護,并建立監督檢查機制,沒有合理的養護設備的耐用性和穩定性就會降低,部分企業機器每天開,指導開不動了才認識到養護的重要性,生產耽誤成本會更高。
每天應做好設備的清潔,如灰塵、紙屑、膠水等,特別是膠水完全干透后清潔會浪費很多時間,滾筒上粘有異物會影響到覆膜質量。定期做好設備的小保、中保和大保,為持續的穩定生產奠定基礎。
任何行業都有它的巔峰和低谷,這不是以我們的意愿能改變的。所以我們看到、聽到今年一波又一波的跑路風、倒閉風,但同樣的兼并收購的消息也不斷。
所以任何時候,堅持信念,堅持精細化管理,堅持主業,不盲目擴張。凜冬終將結束,挺住才賞得到春天的暖陽。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告訴你股神巴菲特看中報紙的秘密2017亞洲標簽印刷發展貢獻率穩步遞增中國社科院預測: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約為3.5%海外印刷業務發展艱難 印刷品出口量持續負增長傳統印刷向數字印刷轉換的節點在哪里?UV油墨在儲存和管理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總部制定好的計劃如何在門店執行落地噴繪機的基本維護和保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