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未開唱的王菲,將于12月30日在上海舉辦“幻樂一場”演唱會。但是演唱會門票價格卻令人驚訝,門票低價1800元起,高價7800元,超出周杰倫演唱會票價六倍多,是張友學票價的三倍多。
雖然門票堪稱天價,但發售當日39萬人同時在線哄搶,并僅用了32秒的時間就顯示已全部售罄。但時隔不到一天,據說已被搶空的門票又開始大量出現在各個二手票網站上,網曝的黃牛廣告顯示,王菲上海演唱會黃牛價最低1800, 1排1號2號叫價高達100萬。
無論是官方公布的售價還是被黃牛炒得翻了天的票價,在網上無疑是投下了一顆激起千層浪的輿論炸彈,鬧得人盡皆知。而就在近幾天,突然又傳出了票房崩盤的消息,媒體紛紛報道說,之前王菲及其經紀人聯手主辦方采取“饑餓營銷”方式炒高票價,引發歌迷反感,導致現在門票出現降價滯銷現象。
什么是饑餓營銷?“饑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制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并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饑餓營銷的最終作用不僅僅是為了調高價格,更是為了對品牌產生高額的附加價值,從而為品牌樹立起高價值的形象。
饑渴營銷是建立在消費者對于產品的主觀期望效用較高之上而成立的,于此,產品的主觀期望效用包含消費者心理狀態上的滿足等因素,消費決策者的偏好強烈地影響饑渴營銷的成功與否。在饑渴營銷的模式運作之下,因為產品供需的不平衡導致消費者的期望上升,運用消費者「看得到,吃不到」的心態,更使得產品價值被放大成為消費者競逐之目標。
王菲四年的半隱退,造成了巨大的消費力積聚和市場期待,于是當一場全球僅有的演唱會出現時,它自然而然會成為一場盛事,高票價似乎成為饑餓營銷的必然結果。但是,天后對熱情的粉絲采取饑餓營銷,粉絲們會買賬嗎?
饑餓營銷與市場競爭度、消費者成熟度和產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關。在市場競爭不充分、消費者心態不夠成熟、產品綜合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較強的情況下,“饑餓營銷”才能較好地發揮作用。所以說,饑餓營銷比較適合一些單價較高,不容易形成單個商品重復購買的行業。
饑餓營銷本質是運用了經濟學的效用理論,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價值,效用是心理概念,具有主觀性。因此,企業若過度實施饑餓營銷,把產品的“虛”價定的過低導致消費者期望過大,但是又控制過緊,使產品超過消費者等待時間或者可承受價格,這樣會令消費者“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可能會將消費者“送”給競爭對手。
饑餓營銷運行的始末始終貫穿著“品牌”這個因素。首先其運作必須依靠產品強勢的品牌號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這個因素,饑餓營銷會是一把雙刃劍。劍用好了,可以使得原來就強勢的品牌產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將會對其品牌造成傷害,從而降低其附加值。
企業實施饑餓營銷,從根本上看是變相地利用信息不對稱的這一企業短期優勢在“蒙騙”消費者。如果人為地過度地制造市場“饑餓”, 進而提高產品售價, 當產品的價格提高到消費者接受不了或不愿接受的時候, 他們就會冷靜思考, 理性行事, 更加充分地收集信息, 并利用得到的信息來”解剖“饑餓營銷的本質。
當消費者發現饑餓營銷是企業自我膨脹的經濟行為, 是人為地高掛自己胃口的時候, 他們就會感到自己被企業愚弄了, 甚至是人格受到侮辱了。這是對消費者購買消費行為的最大打擊, 嚴重時消費者一輩子都會”憎恨“企業。對于企業來說, 其后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此次王菲“天價”演唱會門票事件,就是利用王菲自身的口碑與品牌進行營銷。但是由于營銷過度,門票價格被炒到離譜的地步,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這本身就是對王菲自身品牌的傷害。后來又出現票房崩盤的情況,整個饑餓營銷的事件暴露出來,不少粉絲感覺自己被愚弄了,嚴重傷害了粉絲的感情。
饑餓營銷其實并不好用,沒有金剛鉆兒,別攬那瓷器活兒產品。產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費者的認可與接受,擁有足夠市場潛力,饑餓營銷才會擁有施展的空間,否則一切徒勞無功,甚至還會患上一身病。
德國機器人面臨工業4.0時代新挑戰淺析各種類型橡皮布的應用紙張單位PT與LB解釋圖文快印行業2014倒閉與新生并存整合力度加大如何辨別logo設計的好壞?網友討論如何控制紙張伸長四色打印印刷要做白版嗎美國軍方將用3D打印制造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