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導致我們生活的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伴隨這一偉大變化的,是我們的營銷越來越變得時尚起來。今天天熱,你一大早穿了一件全世界最流行的mini短裙,上班前又買了一根哈根達斯,手提剛剛從“購物天堂”買來的gucci包包……這一切,你可能預料不到,不過兩小時,全世界都知道了,因為你的朋友用她的手機,把它偷偷地發到微博上了。
這種信息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令你的營銷不得不及時調整,也變得越來越時尚起來——
a、“營銷,‘有意義’不如‘有意思’”是一種時尚
2011年的11月11日,被稱為“世紀雙光棍節”,淘寶一天營銷額達到52億。這個銷量相當于“購物天堂”香港六天的營業總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答案很簡單,抓住了時尚,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但換句話講,這個“雙世紀光棍節”意義不大,但因為“有意思”,所以銷售就出現了井噴。
營銷要時尚,你可以沒“意義”,但一定要有“意思”。
b、“消費者‘滿意’不如消費者‘記憶’”也是一種時尚
去一飯店吃飯,飯店的飯菜質量和就餐環境均令你滿意,你也許從心眼里想下次吃飯還到這里,可等要請朋友撮一頓的時候,在你記憶抽屜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可能是某個有特色、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飯店,而不是這家曾令你非常滿意的飯店,為何?因為它雖令你滿意,但沒有在你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一不小心,就被你給忘記了。
這不是你的錯,因為你已對它非常“滿意”了,這是商家的錯,因為它僅僅讓你“滿意”,卻沒有通過記憶點打造讓你“記憶”。而這,是不懂網絡時代營銷的結果使然。
c、“由‘出奇制勝’到‘出格制勝’”還是一種時尚
進入2012,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很多,從“杜甫很忙”到“包大人很忙”,從“諸葛孔明”到“孔明丞相(成像)”……幾乎無一不是靠著出奇甚至是出格來博上位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王老吉捐了“一個億”,然而沒多久,一個“封殺王老吉”的帖子在網上甚囂塵上,標題令許多網友義憤填膺,于是急乎乎打開,準備痛罵一番,結果呢?打開后又忍俊不禁,不由感嘆:“太有才了。”
王老吉的營銷,正是巧妙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用調侃的、看似出格的方式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前段時間甘露露,靠著大膽“露”的出格行為,名氣直線上升,大有欲進軍娛樂圈、成為一線明星的趨勢,同樣靠的也是“出格”的行為。
現在看來,“出格”也是一種時尚,這事拿捏好了,營銷也會改天換地。
d、“對了、準了不行,還要‘狠’了”更是一種時尚
眼下眾多商家和企業,幾乎都在“做對的事情”、都在“把事情做對”,但為何仍難成功?因為,“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這是對信息革命前的營銷要求,但在互聯網時代,“對了”“準了”還不行,還要“狠了”才不會失敗。
誠如吃比薩,倘你想吃一個12公分的比薩,但服務員告訴你12公分的沒了,可以以一個“9公分”的和一個“6公分”的替代,只收“12公分”比薩的錢,或許你會欣然應諾,因為你知道6+9大于12。但很遺憾,你錯了,因為你吃比薩吃的是“面積”(確切講是“體積”)而不是“直徑”,一個12公分比薩的面積,遠遠大于一個6公分和一個9公分比薩面積之和。表面道理告訴我們,“直徑”大一倍,“面積”大四倍;深層次道理告訴我們,核心能力大一點,競爭力呈幾何指數增加。這也是為什么劉翔只比第二名快0.11秒,但享受和得到的比第二名多百倍千倍的重要原因所在;這也是為什么茅臺酒只比二鍋頭好喝一點,但價格卻是后者幾百倍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現代營銷,不僅要做“對的事情”、要“把事情做對”,還要“更狠”一些才能成功。
CTP理解之十大誤區Uber在印度研發無人駕駛地圖凹印糊版及解決辦法快印企業經營管理,把培訓當咨詢做加快彩頁印刷油墨干燥的技巧俄羅斯新聞紙生產商伏爾加退出新聞紙生產油墨干燥分為幾步?除了京東口紅廣告,在廣告上犯蠢的品牌還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