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醫學、生物、服裝、汽車甚至外太空等領域,3d打印技術可謂應用廣泛,屢屢給我們帶來讓人驚喜的發明成果。那么,我國的3d技術在這個跑馬圈地期,現狀如何,又該如何應對呢?
我國3d技術起點不低
我國的3d打印研究起步并不晚,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已經開始了該領域的研究。
到“九五”期間,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3d打印的主流技術,能夠滿足制造工藝和軟硬件控制的需求。到九十年代末期,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研究單位開始專項金屬材料增材制造研究。
目前,我國可以用自己研發出的3d打印機打印飛機大型承力件,這在國際同領域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在理論研究上,我國關于3d打印的論文和專利申請數量位于世界第二;在應用方面,我國用3d打印的工業級設備裝機量位于世界第四。因此可以說,我國在3d打印方面的研究處于國際前列。
我國3d技術發展尚存在瓶頸
雖說我國3d技術在理論和應用方面都有著不俗的成績,但是在某些核心科技上,我國現有水平還有所欠缺。這是亟待提升的。
第一,部分設備依賴進口。雖說國產可以滿足60%的非金屬工業型打印機,但是金屬打印的商業化設備、國產工業級設備的關鍵器件和工業級3d打印材料等都依賴進口。現有的研發水平還不高是主要原因。如,我國還沒有完全掌握光學振鏡、打印頭和激光器等的制作工藝。
第二,產業發展速度不快。相對于美國3d打印公司近10億美元的規模來說,我國的3d企業多為校辦企業,最多的產值不過1億人民幣。在此情況下,要想實現設備、技術的完全自給是不太可能的;這也是部分設備技術依賴進口的主要原因。
3d打印市場潛力巨大
毋庸置疑,3d打印技術正處于一個技術的井噴期、產業的起步期和企業的“跑馬圈地期”。這說明了3d打印的市場潛力是無限的,發展空間很大。基于此,我國更要在理論和應用兩方面雙管齊下,力爭掌握核心技術話語權。
具體來說,以下幾個方面是可以重點發展的:第一,堅持基礎研究,研發核心技術,從而在增材制造、打印質量提升等方面提高競爭力。第二,建立并完善創新體系,為企業提提供有競爭力的共性技術。第三,攻克核心器件難題,形成自己的產業鏈。第四,引進金融資本,推進企業做大做強。
與此同時,我國的3d打印應用領域空間十分巨大。目前來說,3d打印主要應用于外科手術(特別是骨科手術),以高精準度來還原人體器官和組織等。汽車領域也3d打印應用較多,市場發展較快。此外,教育、航空航天等行業也發展較快,未來的市場潛力不可估量。
總而言之,值此“跑馬圈地”時期,我國應該對3d打印技術投入
利樂擴大使用生物質塑料包裝季節環境對粘合劑的影響及處理方法諾獎得主:未來穿戴設備可直接印刷在皮膚上這八種常見燈箱類型,你了解多少?膠印機機器保養之氣路保養富士施樂推出領先的數字UV噴墨標簽印刷機及解決方案聯想靜逸LJ1680黑白激光打印機成桌面辦公首選韓國財團31億美元收購有機硅巨頭美國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