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元興元年,蔡倫利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成功制造出現代紙的原型。蔡倫造紙術與后來的畢昇的活字印刷術一脈相承,在信息的記錄和傳遞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直至今天,它們仍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鼠標和鍵盤的沖擊將這兩項偉大發明推向邊緣化的位置,數字化讓印刷業出現了生存危機,至今仍未有方法抹平印刷業與互聯網之間的巨大鴻溝。
書報雜志等出版物本一直是印刷行業的大客戶,但在互聯網時代下,這樣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已經顯得過時,印刷業也因此遭遇挑戰。而印刷業必需的機器、人手及場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被壓縮。
在產能過剩、印刷器材閑置、工藝管理落后的行業窘境中,充分調用行業資源,整合供求關系,做好品控,是印企殺出重圍的最佳路徑。無論是客戶還是印企,通過互聯網都能夠有效地管理資源流、訂單流、資金流和物流,通過對資源、業務、生產能力的整合實現跨地域調配,這已不僅僅是簡單地觸網,而是把整個產業鏈的資源重新整合利用,打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
如何真正實現“互聯網+”,是傳統印刷業必須解決的問題。以往成功的傳統印刷企業多是重資產型企業,生產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當外部競爭環境相對殘酷時,印廠必然要從生產型企業過渡到服務型企業,再徹底轉變為營銷型企業。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王巖鑌在2014年解讀《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時特別提到,必須加快發展網絡印刷、云印刷、數字資產管理和高清復制,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激發產業新的內生動力。
云印刷之所以被擺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為它已被證明能為傳統印刷業帶來生機。通過互聯網技術,大大小小的印企不但能進行印刷訂單的接單、確認、支付、存儲、交付等生產運營推廣的業務工具和企業營銷過程,同時也是通過新的商業模式變革,將傳統生產型印企升級為營銷型印刷電商。
而此次轉型包括數字轉型、介質轉型和渠道轉型。數字轉型不僅僅是內容的數字化,還包括數字印刷,這將是出版流程和商業模式上的顛覆性變化;質介轉型要從單一的紙介媒體,到網絡,再到多種介質媒體;渠道轉型的重點是電子商務、微信、app等。
毫無疑問,在中國“印刷+互聯網”的前景大有可為,未來將有越來越多傳統印企走上互聯網的快車道,邁進“云印刷”時代。
紙張分離中各分紙機件的作用及調節方法2018年戶外廣告市場更有看頭?LED屏企積極創新布局國家云計算產值將在2013年達到2000億元記住這個更換墨盒的小心機,有效節約成本農夫山泉營銷策略:3個字130億具有校正能力的炮底紙和印刷質量之間的關系納米印刷技術將引發新的工業革命清明節+互聯網“掃”墓 二維碼墓碑追思先人